高血压的危害及日常防治方法
高血压被称为"无声的",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内科疾病。据统计,我国每4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有高血压。这种疾病早期症状不明显,但长期不控制会引发后果。今天我们就来高血压的危害以及日常生活中如何有效防治。
高血压究竟有多危险?
许多人认为血压高一点没关系,这种想法十分危险。持续的高血压会对血管壁造成损伤,加速动脉硬化。常见的影响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,包括冠心病、心肌梗塞、脑卒中等。此外,高血压还会损害肾脏功能,导致蛋白尿,时可能发展为尿毒症。
值得警惕的是,高血压前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,很多人是在体检或出现并发症时才发现。有些人偶尔会感到头晕、头痛、耳鸣,这些都可能提示血压异常,应该及时测量。
高血压的诊断标准
根据新指南,正常血压为收缩压<120mmHg和舒张压<80mmHg。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≥140mmHg和/或舒张压≥90mmHg。介于两者之间属于高血压前期,需要引起重视。
测量血压时要注意:安静休息5分钟后测量,避免运动、情绪激动、吸烟或饮用咖啡后立即测量。好能在不同时间多次测量,避免因紧张导致的"白大衣高血压"现象。
日常生活中的降压方法
对于轻度高血压患者,生活方式调整可能就能有效控制血压。首先是饮食方面,推荐低盐饮食,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。多吃新鲜蔬果、全谷物、低脂乳制品,适量摄入鱼类、坚果。
其次是运动,每周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,如快走、游泳、骑自行车等。运动不仅能帮助降压,还能改善心血管功能。体重超标的患者减重5-10%就能明显改善血压。
另外,保持规律作息、避免熬夜、控制情绪、戒烟限酒也都对血压控制有帮助。特别是酒精,建议男性每日不超过25克,女性不超过15克。
何时需要药物治疗?
如果经过3个月的生活方式调整,血压仍未达标;或者一开始血压就≥160/100mmHg,就需要考虑药物治疗。降压药物种类很多,包括ACEI、ARB、钙拮抗剂、利尿剂等,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。
需要强调的是,高血压患者服药需要长期坚持,不能血压降了就自行停药。突然停药可能导致血压反弹,增加心脑血管事件风险。同时要定期复查,监测血压控制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。
特殊人群的高血压管理
老年人高血压有其特点,降压目标可以适当放宽。糖尿病患者则需要更严格地控制血压,一般控制在130/80mmHg以下。孕妇出现高血压更要引起重视,需要医生指导治疗。
高血压虽然常见,但只要科学管理,完全可以控制。关键在于早发现、早干预、坚持治疗。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少测量一次血压,有高血压家族史或超重人群应增加测量频率。记住,管理好血压,就是守护自己的健康未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