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期发现有多重要?这些信号千万别忽视
很多人听到“”两个字就紧张,其实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种。良性生长缓慢,通常不会转移;而恶性就是我们常说的,它会侵犯周围组织并可能扩散到其他部位。但无论哪种情况,早期发现都能大大提高率。
这些身体信号可能是的早期预警
身体是诚实的“器”,当出现以下情况时,建议尽快就医检查:
1. 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:如果短时间内体重减轻超过10%,又没有刻意,要警惕消化系统或代谢相关。
2. 持续低烧:体温长期维持在37.5-38℃之间,可能是淋巴系统的信号。
3. 异常出血:咳血、便血、不规则出血等都可能是相应部位的表现。
4. 肿块或结节:体表出现质地硬、边界不清的肿块,尤其是、颈部、腋下等部位。
5. 长期疼痛:特定部位持续疼痛,且逐渐加重,如骨痛、头痛等。
筛查怎么做才科学?
不同年龄、性别的人群需要关注的筛查项目各有侧重:
• 女性:20岁起每月自检,40岁以上建议每年乳腺超声或钼靶检查;21岁后定期宫颈癌筛查。
• 男性:50岁后每年PSA检查(前列腺特异性抗原);长期吸烟者建议低剂量肺部CT。
• 通用筛查:45岁后每3-5年做胃肠镜检查;肝癌高风险人群每半年做肝脏超声+AFP检测。
预防的五个实用建议
1. 戒烟限酒:吸烟与15种明确相关,酒精摄入与肝癌、食管癌等密切相关。
2. 保持健康体重:BMI控制在18.5-23.9之间,腰围男性不超过85cm,女性不超过80cm。
3. 适量运动:每周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,如快走、游泳等。
4. 均衡饮食: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,控制红肉摄入,增加新鲜蔬果比例。
5. 接种疫苗:HPV疫苗可预防宫颈癌,乙肝疫苗可降低肝癌风险。
确诊后该怎么办?
如果不幸确诊,记住这三个关键步骤:
1. 明确诊断:通过病理检查确定性质和,这是制定治疗方案的基础。
2. 多学科会诊:现代治疗需要外科、内科、放疗科等多学科协作,避免单一治疗方案的局限性。
3. 规范治疗:选择具有诊疗资质的正规医疗机构,不轻信偏方或“药”。
虽然可怕,但现代医学已经取得长足进步。很多早期通过规范治疗可以达到临床,中晚期患者也能通过综合治疗获得良好生存质量。关键是要做到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治疗,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。
记住,定期体检、关注身体变化、保持健康生活方式,就是对好的预防。如果发现异常症状,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,不要因为害怕而延误时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