骨质疏松症怎么预防与治疗?这份实用指南请收好
随着年龄的增长,不少人会感觉腰背酸痛、身高变矮,甚轻轻一摔就骨折,这可能是骨质疏松在悄悄影响你的健康。骨质疏松是一种骨骼代谢性疾病,骨骼密度下降、骨组织微结构受损,导致骨骼变得脆弱,更容易发生骨折。今天我们就来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,帮助大家更好地保护骨骼健康。
为什么会发生骨质疏松?
骨质疏松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。除了年龄增长和激素水平变化(尤其是女性绝经后)之外,长期缺乏钙和维生素D、缺乏运动、吸烟饮酒、某些慢性疾病(如糖尿病、甲状腺功能异常)以及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等,都可能加速骨质流失。此外,家族遗传因素也不可忽视。
如何早期发现骨质疏松?
早期骨质疏松常常没有明显症状,很多人是在发生脆性骨折(如轻微摔倒就骨折)后才被诊断。建议45岁以上的人群,尤其是有家族史或上述风险因素者,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。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(DXA)是当前常用的骨密度检查手段,、快速且精度高。
预防骨质疏松,从生活细节做起
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预防骨质疏松的道防线。日常饮食应充足的钙摄入,牛奶、豆制品、深绿色蔬菜和小鱼干等都是优质的钙来源。同时,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,多晒太阳(避开强紫外线时段)和适量进食海鱼、蛋黄等有助于补充维生素D。坚持适度运动也非常重要,如快走、慢跑、太极拳和力量训练,都能有效刺激骨骼,增强骨密度。
治疗方式有哪些?
如果已被确诊为骨质疏松,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系统性治疗。常规治疗包括补充钙剂与维生素D,必要时使用抗骨吸收药物(如双磷酸盐类)或促进骨形成的药物。近年来,也有新型药物如RANK配体抑制剂可用于临床。部分患者可能还需接受物理治疗或训练,以增强肌力、改善平衡能力,降低跌倒风险。切记不可自行用药,务必遵医嘱。
常见误区要注意
很多人认为骨质疏松是“老年病”,年轻人不必担心。其实,骨质积累的关键阶段是在青年时期,如果年轻时缺乏运动、营养不良,就会增加年老后发病风险。也有人误以为喝骨头汤能补钙,实际上骨头汤含钙量极低,主要成分是脂肪和嘌呤。真正补钙还是要靠奶制品、钙片等可靠来源。
总结一点提醒
骨质疏松虽常见但可防可控,从年轻时就应注重骨骼保养,均衡饮食、经常运动、避免不良生活习惯。中老年人尤其要定期筛查,早发现、早干预,才能维持良好的骨骼状态,享受高质量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