宫颈癌筛查怎么做?这5个关键问题每位女性都该知道
近在后台收到不少女性朋友的留言:"我才30岁需要做筛查吗?""检查会不会疼?""报告单上的字看不懂怎么办..."今天我们就来这个关乎每位女性健康的重要话题。
为什么要做宫颈癌筛查?
宫颈癌是少数可以通过早期筛查有效预防的恶性。数据显示,定期筛查能让宫颈癌发病率降低70%以上。就像给身体做"年检",早发现异常,早处理更安心。
一、什么时候开始筛查?
- 25岁起:建议开始定期检查
- 21-24岁:有性生活后可考虑检查
- 65岁以上:既往筛查正常者可医生
记得门诊遇到一位28岁的姑娘,因为连续两年逃避检查,后来发现时已经需要手术治疗。她说:"早知道这么简单,我就不拖着了..."
二、筛查方法有哪些?
目前常用的两种方式:
-
TCT检查(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)
用小刷子轻轻刮取宫颈细胞,过程约1分钟,多数人仅有轻微不适 -
HPV检测
检测是否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,取样方式类似TCT
两种方法可以单独做,也可以联合检查,具体听医生建议。现在很多医院采用TCT+HPV联合筛查,度更高。
三、检查前要注意什么?
需要避免的事项 | 建议时间 |
---|---|
性生活 | 检查前48小时 |
使用药物 | 检查前3天 |
经期检查 | 干净后3-7天佳 |
如果是次检查感到紧张,可以约个闺蜜一起去,或者请护士小姐姐帮忙疏导情绪。
四、报告单怎么看?
常见的结果解读:
- 正常/阴性:恭喜你,按医生建议定期复查即可
- ASC-US:多数是轻微变化,需要随访或进一步检查
- LSIL/HSIL:提示细胞异常,需要及时就医处理
- HPV阳性:分清高危型还是低危型,医生会给出建议
拿到报告不要自己吓自己,同样的结果在不同人身上处理方式可能不同,一定要找医生解读。
五、多久筛查一次?
根据年龄和风险情况有所不同:
- 30岁以下:每3年做一次TCT
- 30岁以上:每5年TCT+HPV联合筛查,或3年单独TCT
- 高风险人群:可能需要更频繁检查
记住这个简单口诀:"3·5·7法则"——30岁前3年查,30岁后5年联合查,65-70岁可7年不查(需医生评估)。
筛查常见误区
✘ 没有症状就不用查
✔ 早期可能没有任何不适
✘ 打过HPV疫苗就不用筛查
✔ 疫苗不能预防所有类型病毒
✘ 检查很痛很难受
✔ 多数人仅感到轻微不适
写在后
宫颈癌筛查就像给身体装了个"预警系统"。记住:定期检查不是小题大做,而是对自己负责的明智选择。放下顾虑,现在就去预约今年的检查吧!
如果觉得这篇文章有帮助,欢迎转发给更多女性朋友,让健康知识传播得更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