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成俊医生:突眼矫正领域的技术革新者
说到突眼矫正,很多人的反应就是“风险大”“慢”“疤痕明显”。但如果您了解过夏成俊医生的技术,可能会完全改变这个看法。作为国内早开展甲亢突眼微创矫正的之一,夏医生用20多年的临床实践,重新定义了这项手术的标准。
从基础研究到临床突破的医者之路
夏成俊医生的故事要从上世纪90年代说起。当时还在攻读眼科学的他,发现传统突眼矫正需要截骨且会留下明显疤痕,这对患者身心都造成负担。于是,他开始从甲亢突眼的发病机制入手,在解剖实验室一待就是大半年。
“找准肌肉肥厚的具体位置,才能解决问题。”夏医生的微创技术,避开了传统手术需要截骨的痛点,通过特殊入路直接处理增厚的眼外肌。2014年,这项技术被写入《整形外科学》教材,成为行业规范。
不用截骨的突眼矫正术到底特别在哪里?
与传统方法相比,夏医生的技术有三个显著优势:首先是手术路径的改变,通过结膜内切口操作,外表完全看不到疤痕;其次是保留原有骨结构,大大降低手术风险;重要的是期缩短2/3,多数患者术后1周就能日常工作。
在煤炭眼科门诊,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:术前突眼的患者,术后复查时眼睛已经正常位置。“让我欣慰的不是技术,而是看到患者能自信地抬头看人。”夏医生这样说道。
严谨与温度并重的诊疗风格
每位初次面诊的患者,都会经历详细的检查评估。夏医生会根据CT影像测量每一条眼外肌的厚度,再结合甲状腺功能指标,制定个性化方案。他特别强调:“不是所有突眼都需要手术,我们要先排除其他治疗方案。”
手术室里的夏医生又是另一幅模样。护士长这样描述:“他操作时就像在雕刻艺术品,每个动作都到毫米级。”这种严谨来自常年累月的训练——今他仍保持着每周在实验室练习的习惯。
技术传承与行业贡献
除了临床工作,夏医生还承担着教学任务。他带领的团队先后培养出30多位医师,这些医生现在分布在各大医院。在学术会议上,他的手术视频常被用作教学示范。
谈到未来发展,夏医生正在研究如何将三维导航技术应用于突眼矫正。“医疗是趋势,我们要让手术越来越、越来越自然。”这或许就是一位医者朴实的追求。
温馨提示:突眼矫正需要评估,建议患者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诊。眼科门诊时间为每周一、三、五上午,可通过医院官网提前预约。